2012-01-15

立委選舉與囚犯困境

12 意見
昨天投完票後選舉結果很快就出爐了。選後出現的各種選情分析多半聚焦在兩大黨的策略怎麼成功怎麼失敗,或者誰該何處去這些問題。在這許多的政治評論中,我想附和王金平院長對小選區單一席次的檢討,不過我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台灣的政治情勢相當分明,就是兩黨對立。姑且不管這「兩個」政黨之間到底有什麼重要的理念差異,群眾的區分相當明顯。在台灣這種兩大黨對立的政治環境裡,小選區單一席次的代議士選舉制度帶給選民的不是政治自由,而是一個囚犯困境,而這個囚犯困境則深深地傷害了民主精神。

2012-01-03

Nozick的立場是什麼?
 回應彭明輝,正義:一場思辨之旅(2)

0 意見
彭明輝對除了批評當代倫理學之外,在同一篇文章裡也批評 Robert Nozick 的政治哲學立場,他的批評相當簡短:
Nozick 反對課稅就是「誤把個人道德與倫理規範混為一談」的典型。假如這地球上的資源可以無止盡地被開發,因而每一個人擁有的財產不管多寡,都不會影響到別人,那麼,我可以接受自由意志論者「反對課稅」這個主張。問題是:地球的資源有限,台灣的資源有限,每一個人的財富都在排擠別人分享社會的資源,甚至排擠別人呼吸新鮮的空氣。如果妳住在某村落,安居樂業,有一天卻來了一堆有錢人,把物價炒高,讓妳活不下去,妳就無法再支持自由意志論了。在這樣的事實條件下,公共政策的制訂不得不認真去評估「誰得利,誰受害,利與害如何相抵以斷優劣」的問題,於是孕育utilitarianism(我喜歡把它翻譯成「效益主義」,而非「功利主義」)的基本情境出現了。
雖然我對 Nozick 的政治哲學立場不熟悉,但也有概論式的瞭解。以下,我將說明彭明輝對 Nozick 的批評其實:一、建立在無效論證上;二、為了使論證有效,必須假設錯誤的前提;並且,三、對 Nozick 的理解有錯。

2012-01-01

道德與個人行為?倫理學與公共政策?
 回應彭明輝,正義:一場思辨之旅(2)

0 意見
彭明輝在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檢討當代倫理學的致命缺點,認為倫理學沒有分清楚「個人行為」與「公共政策」間的差異。他說:
我所謂的「個人的行為」,主要是指「行為結果幾乎僅及於行為者本身」的行為,相對於「公共政策」而言,它的特色是其價值判斷不及於他人而僅指向自己;但公共政策的價值判斷通常是及於他人,約束他人。
在我經歷過許多省思後,我堅信的是:個人行為有好壞的差異與價值的高低(參考 John Stuart Mill 的主張),但這是屬於個人的抉擇問題,它的評斷標準是我為自己創發,不可以及於他人。譬如說,我可以立志要當聖人,但不可以強迫他人當聖人。因此,我一向 把「道德」理解為個人對善惡、好壞與價值高低的探究與堅持,不同於公共政策。
對我來講,「公共政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問的是「可不可以課稅」這種對他人具有強迫性的規範。這種規範我一向把它稱為「倫理」。
這個區分是錯的,而且相當離譜。

二手文獻的功能?
 回應彭明輝,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

0 意見
彭明輝最近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關於他對當代哲學教育與分析哲學研究的抱怨。在第一篇文章裡,他以 Michael Sandel 最近出版的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2010) 做為二手文獻的範例,主張二手文獻的毛病是對經典文獻的簡化,因此告誡讀者不應以為讀懂二手文獻就是讀懂經典的全部,與其花時間讀二手文獻,直接閱讀經典文獻的幫助更大。除此之外,彭明輝更主張二手文獻總是比不上經典文獻精彩,這是由於二手文獻的作者才華總是不如經典的作者,因此二手文獻總是寫不出什麼好東西。